袈裟为什么也叫百纳衣?
袈裟,指僧众身上的法衣,以其色不正而称名。在早些年,一些和尚为了表明自己苦修的决心,便征用民间花花绿绿布片缝在一起制作袈裟。
僧人穿的袈裟,最开始规定只有三衣,分别是五衣、七衣、祖衣,五衣是用5条布缝缀而成的衬衣,七衣使用7条布缝缀成的上衣,而祖衣也被称为大衣,是用9-25条布缝缀成的,一般只在遇有礼仪或者是外出的时候穿着,较为正式。
中国一些地区,有的僧人为了表示“苦修”,破除对穿着的贪求,常拾取别人丢弃的陈旧杂碎的布片,洗涤干净后,加以密缝拼缀而成衣,通称为“衲衣”,也称功德衣、无畏衣等,形似袈裟。
百衲衣(袈裟),因用许多方形小块布片拼缀制成而得名,泛指补丁很多的衣服。
百衲衣不是一般和尚可以穿的吗
一般和尚可以穿百纳衣。
百纳衣:这是古时对出家人所穿衣服的一种统称,是文言文,意思是僧衣,纳衣有五种:一有施主衣;二无施主衣;三往还衣;四死人衣;五粪扫衣。粪扫衣即拾取人家弃之不用与粪扫一样的贱物来缝纳而成的法衣,为十二头陀行之一。
和尚穿的衣服根据场合和材料制作的不同,其叫法也不同:
一、袈裟:和尚在正式做法事时所穿的衣服叫“袈裟”,是最重要的一种法衣。“袈裟”是梵语音译,汉语的意思是坏色、不正色、染色、秽色等,因其颜色不正,故名“袈裟”。袈裟如果是用九条及九条以上的布拼接而成,就叫“九条衣”。另外还有七条、五条,共有三种,称之为“三衣”。
二、纳衣:这是古时对出家人所穿衣服的一种统称,是文言文,意思是僧衣,纳衣有五种:一有施主衣;二无施主衣;三往还衣;四死人衣;五粪扫衣。粪扫衣即拾取人家弃之不用与粪扫一样的贱物来缝纳而成的法衣,为十二头陀行之一。
三、海青:海青的款式是腰宽袖阔,圆领方襟,比较其他衣裳肥大很多。出家人大都是在礼诵、听经、会宾、议事以及晋见长老等重要场合所穿,其颜色一般为明黄色或暗黄色。在家佛弟子在做法事时也可以穿海青,但是只能穿咖啡色、黑色等暗色调的,而不能穿黄色的,以示和在家人的区别。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5855973@qq.com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