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城市 >
安徽为什么被叫做泄洪之地?排涝与泄洪是什么意思?
2022-07-29 15:56:09   来源:环球快报网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安徽为什么被叫做泄洪之地

地理因素

长江和淮河,是我国重要的两大河流。其中淮河还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之一。而长江和淮河这两大水系,都在安徽境内流过。长江和淮河之间的江淮地区,河道数量错综复杂。在我国古代,南北王朝对峙的时候,存在“守江必守淮”的说法。理由是只要越过淮河,淮河——长江这段地区的地理风貌,就和淮河以北大相径庭。这就导致北方王朝的骑兵和步兵,无法能在短期内适应江淮地区的地理环境,而被迫撤兵。中国历史上,南北朝对峙和宋金对峙,就长期依靠江淮防线。

每年夏天有所谓的梅雨季节。对于江南地区的民众来说,梅雨季节可以用数十天都下雨来形容。梅雨季节会导致这个地区降水量激增。此外,整个合肥,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处于被盆地包围的状态。合肥附近是巢湖。合肥西南部属于大别山山脉,东部和南部则存在着一些丘陵。而所谓水往低处走,来自大别山的流水和其余丘陵地区的流水都会在巢湖聚集。当然,巢湖和长江之间也存在着沟通。当巢湖的水力过剩的时候,巢湖的水势就会高涨,大量的水资源会涌入长江,景象颇为壮观。

而这种情况就意味着,该地区的河流上游,很多来自大别山地区。如果想要防止水患,从大别山一带下功夫是无济于事的。而巢湖无力承担太多的储水功能。并且,该地区位于淮河和长江之间,一旦降雨量庞大,淮河、长江以及周围的大大小小的诸多湖泊和河道,很可能因为洪水的缘故连接在一起,酿造出更大的水势。因此,江淮之间遭遇梅雨季节,本身就已经成为泽国水乡,而在这一带泄洪,其实是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的一种体现。毕竟,一处泽国水乡,胜过多处洪水滔天。

经济因素

在我国的江淮地区,主要的产业以农业为主。而在长江、淮河的安徽段下游,江苏、上海等经济发展地区。尤其是苏南地区和上海地区,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如果洪水蔓延冲击到苏南、上海等重要经济产业地区,那么,其损失无疑是很大的。因此,在两害相权方面,有关部门需要考虑取其轻。毕竟,江淮地区的农业建设受到损失也是人们不愿意看到的。但是毕竟相对于苏南和上海地区的投资来说,安徽境内的投资较低、价值也较小,并且,如果苏南和上海受到影响,那么,其事后重建成本要高太多,而安徽灾后重建的成本,不管怎么说都要比苏南、上海小太多。因此从经济角度来计算的话,也有必要选择在安徽地区泄洪。

当然,先是因为地理因素决定适合在安徽泄洪,而后产生了企业不愿意在安徽投资、安徽的经济产业链需要以农业生产为主,之后导致了安徽的经济产业薄弱。这一因果需要搞清楚。

解决之道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长江带来的水患并不只是殃及安徽这一个省份。长江中游地区开始,比如湖北等省份,以及下游的江苏,都曾经因为长江的洪水而蒙受过巨大的损失。比如1998年的大洪水,武汉就遭遇过影响。

其实客观来说,最近这些年来,长江流域的水灾情况已经照比上个世纪有了严重的缓解。这其中,很大程度要归功于上马的大量水利工程。比如说三峡。如果没有三峡大坝的蓄水,在上游为下游减轻了压力的话,那么,安徽等地的水灾比照当下,只会更加严重。因此,全国人民都应该鸣谢三峡大坝的贡献。

当然,其实水利工程只要不断深入下去,相信将来有一天,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的洪灾,也会因为水利工程的不断建设和上马,而最终成为遥远的记忆。而在这里,也可以反衬出基建工程的重要性。

具体情况可以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江淮地区的河道管理应当注意。很多河道由于水土流失的关系,导致河床增高,最终导致河流的流动出现了阻塞等情况。因此,在没有洪水的日子里,加强对河道的管理、河床的监督,十分重要。

第二。建造人工渠道。根据当地的水文实际情况,沟通当地的河道沟渠,形成一个引流导向,将洪水通过这些河道沟渠,引到一些储水量较大的河流中,最终引导其奔腾入海。江苏苏北地区就积极建设各种人工水渠,用来应对梅雨季节时候的多余降水。

同时,新兴水库的修建,还应当不断建设。并且,通过新兴水库等工具,还可以为之后的农业灌溉,提供旱涝保收的保障:旱情严重期间,水库的储水可以保障灌溉,而洪水泛滥期间,水库可以将洪水储存。

排涝与泄洪是什么意思

排涝是排除由于地势低洼或者是沟渠堵塞的积水。

泄洪的意思是排放洪水。泄洪的原因是持续性强降雨导致水库超水位,为避免水漫洪溢或库坝、堤堰溃塌而造成严重的灾害,开闸向下游泄洪区排水,以保证周边大城市的安全,减少经济损失。流、海洋、湖泊等水体上涨超过一定水位,威胁有关地区的安全,甚至造成灾害的水流。



[责任编辑:ruirui]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联系QQ(992 5835),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5855973@qq.com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