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城市 >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洗脑与教育的区别是什么?-今热点
2023-04-22 13:04:27   来源:乐达源心理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许多家长可能会犯一个错误,就是过于把教育的行为当成“洗脑”的方式。不是说他们是故意让孩子变得糟糕,而是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往往会把自己主观的想法套入教育的行为里面,从而造成孩子心理上出现问题。

例如比较常见的一个现象是“灌输读书的重要性”。孩子不愿意学习,或者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懒散、松懈的行为,家长就会给孩子讲,你要好好读书,不读书以后考不上大学,就没有饭吃了,没有工作,以后的日子会特别凄惨。


(相关资料图)

不仅如此,学校里的老师也常爱做这件事。我记得自己上高中的时候,有同学在课堂上扰乱纪律,老师总会停下来,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教,说你们不读书,以后的人生就完蛋了,读不上大学,你们的人生就是废的,以后将毫无出息。

长大以后,虽然我们能够理解家长和老师们的良苦用心,知道他们是为了我们好,但是仍然也无法排除一个事实,他们会把教育的理念“功能化”,用一种极其极端的思维来处理孩子们的教育问题。

这样会导致什么后果呢?会导致孩子的认识特别极端,呈现两极分化。要么会过于相信世界的美好,要么就是对世界抱持完全邪恶、不好的一面去看待,社会是黑暗的、人都是坏人,都不能跟他们进一步接触。

长大以后,当他们独立去面对社会,去迎接社会纷繁复杂的世界时,就会显得非常不适应。过于单一化、片面化地去看待问题,极容易导致他们在工作、生活以及人际关系里面维持稳定的状态。

而且教育的不良影响还不仅如此,接收的不良信息过多,到社会上依旧也会被别人洗脑、欺骗的过程。

洗脑与教育相比,他的最大特点就是排他性和咒语化,具有强烈的个人控制感和思想压迫在里面。我给你灌输的东西,你必须得听,你听我的才能过得好;要是你不听,以后的日子机会非常惨,到时候一定很失败。

教育则不一样,教育是育人的过程,他更像是“知识的传承和自我领悟”,老师交给你知识了,教你这些东西,剩下的靠你自己去社会里凭借这层本领去应付。比如学数学四则运算,学了以后你就能算术,以后买东西知道怎么花钱,如何拿钱去买东西。

知行合一,是教育的本质,也是做好教育的关键。

目前对于国内教育,许多专家和相关人士都会对一个问题感到担忧,就是国内教育的同质化过于严重了,学生在学校里所进行的教育都是“知识型的”,灌输各种理论,却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发展途径。

学校不管学生是否接受,最终只看考试成绩。你考试考好了,我就认同你是好学生;要是考不好,就是坏学生,不是学校、老师放心的那个对象;家长们也会认同这个观点,一切以分数来判断孩子的价值。孩子考试考得好,就说明他学得优秀,各方面还行,考得不好就是一败涂地。

这样的模式,不是跟洗脑很像吗?似乎把单一的价值观和理念灌输到教育的活动之中了。

越来越多的人,似乎目前已成了“现代工具”,没有思考、没有独立性,只会人云亦云,缺乏深入的探索,导致学生的成长陷入停滞,也出现过“高考状元,大学毕业以后出来找不到”的尴尬窘境。

如果教育最终变成这样,那也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只会让很多人陷入重复、痛苦的成长环境里面。

要想改变洗脑的局面,彻底让教育的思想生根发芽,它是需要独立的,家长们也要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教书的同时也得育人,灌输教育背后做人的道理与价值。

一个个体的智力是否完整,绝非只体现在知识的吸收上,他还得有自我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有着清晰的价值观和逻辑过程,落到实处以后,我们才能说教育发挥了他真正的作用。

关键词:


[责任编辑:ruirui]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