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城市 >
长津湖属于什么湖?关于长津湖的观后感怎么写?
2023-03-16 09:33:03   来源:环球快报网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长津湖属于什么湖?

长津湖是位于朝鲜北部长津江上游的人工湖,在咸镜南道。建有高55米、顶长700多米的重力坝,将长津江截断,筑成面积54.2平方公里,按平均3米水深,库容超过1.6亿立方米。

长津湖是朝鲜第二大人工湖。从泗水把湖水引进隧道,穿过赴战岭山脉,南流入城川江,后注入咸兴湾。长津湖修建了4座引水式梯级水电站,设有工人疗养所。

关于长津湖的观后感怎么写?

今天下午看完号称全景化展现长津湖这场抗美援朝最惨烈也是转折点战役的同名影片《长津湖》,内心波动太大,以致差点憋出内伤提前一个小时退场。

如果此片命名为《士兵突击之长津湖往事》,我觉得我的接受度可能会高点。

长达三个小时的影片,前中后三段均有明显逻辑和事实上的漏洞,历史影视剧可以不同于纪录片,但也不应脱离关键真相糊弄大众。

--- 前半段漏洞1,时间线错乱,仁川登陆9.15-28,九兵团北上9.20,彭总赴京10.4,影片在登陆画面间切入彭总飞行赴京的画面有些莫名其妙。彭总在飞机上深思,老麦在海滩豪情壮志给士兵打鸡血,为了对比两军最高将领,导演剪辑的过于没有时间逻辑,可见对历史的了解是有欠缺的,此处不知王树增顾问有何感想?

---前半段漏洞2,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军委会议的决定在现实中很重要很关键,但在此片其实并非必要,把会议简化成某人的一言堂,若非熟知历史的观众,是否会给人以错觉? 此段内容完全可以通过历史真实画面配以旁白一笔带过会更好。

​---前半段漏洞3,这个漏洞是依本人个人好恶得来,在我的认知里,在解放战争中已经正规化的人民军队,在征兵及兵员训练中是很严格的,伍万里突兀的进入部队让我恍惚人民军队还在土地革命时期,家中最后一个独子就这么上了战场,伍千里真不把这个弟弟当亲弟弟了,万一都出事,父母老如何养老,家中香火又由谁来继承?

---前半段漏洞4,九兵团火车北上山东整训,再由山东北上辽宁待机入朝,闷罐车里吃喝拉撒到了影片中却有了“豪华感”,莫非导演不认识“闷罐车”?车上的打打闹闹像极了美剧兄弟连在运兵船上赶赴欧洲的火爆场景,组织和自律无从谈起,久经沙场的优秀战士们俨然成了社团的兄弟。连指导员除了表现家庭亲情外,毫无存在的必要,政治动员和战场学习教育为0,出国的纪律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国际主义精神为0。

---中段漏洞1,九兵团入朝时,第一次战役已结束,志愿军采取了以退为进的战术,隐匿于朝北群山等着联合国军入网。九兵团各部队深夜过江昼伏夜行,人扛马背翻山越岭,棉袄外窜隐匿于雪域山林,躲避美军的空中侦察和轰炸。白天坐火车是不可能存在的自杀行为,密集人群又挨炸令人想起另一部神作《金刚川》,似乎志愿军不被机炮干个几次影片就不会完整。挨了炸,拍拍屁股走人,似乎0伤亡,抑或他人伤亡于己无关。

---中段漏洞2,不清楚送电台和译电人员是否在历史上有原型,若真存在,那么当时的志司表现应该不合格,此处略过不提。七连继续白天行军,路遇乱石滩,没看懂,是上游断了水的河流?尸体是什么,平民?人民军?志愿军?似乎也没表现清楚。好了,又挨炸了,血肉模糊,前面出现的爬火车偷听偷看上级谈话的小兵也牺牲了,存在感为0,作用可能仅是让伍万里能在心里逐渐接受战场的血腥和残酷。

---中段漏洞3,大榆洞在西线,长津湖在东线。七连赴志司总部大榆洞,跟长津湖战役关联性几乎为0,影片也并未叙述七连所保护的电台和东线战役的联系,可谓又是笔糊涂账。期间花了大手笔展现了一场旨在爆破信号塔的战斗。恕我无知,信号塔让我又有穿越的感觉。特种兵似的战斗过程,很像战狼系列。

---中段漏洞4,刘参谋的牺牲很可惜,刘参谋的片段设计很糟糕。走出中南海的刘参谋激动地对彭总说全国几十万青年都能去为什么他不能(没记住台词,好像是这个意思),可我们都知道刘参谋是在领袖和彭总面前第一个当了志愿军的,片中这个台词似乎有点问题。

---中段漏洞5,紧接着上面,七连从西线大榆洞马上去到东线参加新兴里围歼战,可能走的是平地,也可能坐车了,当狼林山脉不存在的,在当时极端恶劣的行军条件下转换太快。

后段漏洞1,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是个出色的指挥官,兵马未动侦察先行,在直升机上细致观察后的航拍,拍完竟然没了下文,好歹做个样子分析一下,不然总可惜了那一出不顾风雪冒着危险拍摄的片段。

后段漏洞2,长津湖,湖未见,山岭倒不少。陆战一师拉长战线驻守几个交通要道毫无问题,坦克装甲车的环形堡垒设计也符合事实,可是蹲在山谷,放空了周边山头,不拉铁丝网也不埋设地雷,是不是太没有战术素养了。几个瞭望哨替代了前出警戒侦察人员,似乎回到了冷兵器时代。影片看起来终于没有丑化反派,但弱智化敌人的行为更显卑劣粗俗。

后段漏洞3,该片中多次出现了军哨,可是使用起来确有点莫名其妙。在军号存在的情况下,集体冲锋吹军哨是很多余的。军哨的使用应该是在引导小队出击时起作用,特别是在黑夜不辨方向的情况下(来自本人拙劣的理解),这也是志愿军大部分出发袭击的时刻。

后段漏洞4,该轮到人海话题了,老有人辩解为了观者效果在摄像范围内塞很多人进来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不起,我理解不了。多机位多角度的拍摄不行吗?可以不摩肩接踵吗?可以有规则地多放人吗? 呼啦啦地一群人,毫无战斗走位地猛冲,看不出有什么可欢迎的,即使是冷兵器时代,冲锋也是有逻辑存在的。即便没有老版大决战的拍摄条件,也可以参考下同行拍《三八线》、《功勋之能文能武李延年》的战斗拍摄技巧?。用着最先进的热兵器玩着冷兵器的套路,毫无技巧可言,志愿军的聪明才智和灵巧的作战能力展现为0。满目人海的冲锋和只懂三三制的没有差别,不知该片的军事顾问是否在冒领军饷?

后段漏洞5,乱哄哄的战斗,志愿军苍白无力站着被射杀牺牲以及主角们的个人英雄主义行为层出不穷。标识弹不弄出个几里外没基本没用,美军的飞机轰炸是定面又不是定点。战斗结束及时打扫战场和继续追歼,无,似乎新兴里战斗后七连任务就结束了,忘了要去下碣隅里合围了?新兴里夜袭北极熊团,有正面主攻和打援两部分,并不是完全的歼灭战,个人认为把部分绝望的美军赶入长津湖掉入冰窟的真实片段加进来可以很好的解决全片未放长津湖的缺陷,也更能振奋人心。

无奈的分割线--------------------------------------

此片名为长津湖,可实际描述长津湖九兵团困难的场面少之又少,例如军情变化导致军委几次变更兵团的行动指令,以致主攻的20和27军过江匆忙物资不足。因严酷的空中封锁导致后勤供应困难,车辆尽毁,只能人扛马背翻山越岭,无法生火取暖和煮饭,一个冻土豆一把冰雪塞口中。为了战术分割截断包围陆战一师各部,棉袄反穿强行军穿插埋伏于山岭之间,潜伏待敌,挖冰雪工事打阻击,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气温下以致手脚冻残冻坏。因缺乏极端严酷环境下的生存经验,处置冻伤不当,减员甚重。但是,士气不减,战果辉煌,究竟为何?此片没有任何介绍,懂得都懂,不懂的也只是不想懂。

此片定位为爷们的纯战争片,基本没有女性角色,恐怕是导演顾问们忘了医护人员和文工团的作用了,政治动员和文艺宣传激励明明是我军最重要的战斗力之一,救死扶伤也属于战争。另外,可能也忘了前线连队除了战斗人员外还有后勤保障团队,影片一点不涉及怕是不合适,编剧记得北极熊团的军旗,可似乎忘了军旗和蒸笼布的故事,虎头蛇尾的环节多了点。资本的有钱任性带来了高爆的战斗场面,有吸睛作用,但似乎太沉迷于火力效果了,基本的战术素养没看到,局部的短兵接触火力侦察、抓舌头等为0。

此片唯一一处让我动情的是在杨根思的那一幕,朴实的战斗场面,没有刻意为之的动作。



[责任编辑:ruirui]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58 55 973@qq.com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