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民俗相融、文化相通。
去年2月,《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复函同意,成为全国首个国家层面批复的都市圈规划。淮安,是南京这个“朋友圈”里重要的一个“好友”,两城之间交流已久,淮安更是南京挂钩合作城市之一。
如今,《规划》正式获批一年,宁淮交流合作已向更深层次推进。2月26日,南京市党政代表团赴淮安考察,重点推进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工作。
这个产业园建设按下快进键
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位于淮安市盱眙县南部黄花塘镇境内,规划面积8.21平方公里。园区区域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良,距离南京市北部行政边界12公里,35分钟车程直达南京江北新区直管区;宁淮、宁连等 6条高速公路交汇于此,是南京进入苏北的第一站、淮安融入南京都市圈发展的桥头堡。
去年12月,南京市淮安市党政联席会在南京召开,南京淮安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管理委员会正式揭牌,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按下快进键。
投资1.8亿元,园区内的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化基地一期项目将于3月份开工建设。基地拟入驻的项目有江苏尚景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投入运营后可实现3000台机器人的年产能。
江苏百灵鸟微生物技术创新研发基地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人民币,投资方为江苏迈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其研发的益生菌饲料添加剂以及中药益生菌保健片等产品,填补了国内外相关市场空白。
天源智能制造产业化基地投资主体为江苏曼龙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为省高新技术企业,属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公司等五大电力公司的产品供应商,计划2022年上半年完成A轮融资。
在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南京市党政代表团听取了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化基地一期项目情况介绍,考察了江苏圣柯珞伊新型饮品智能生产基地、江苏百灵鸟微生物技术创新研发基地、天源智能制造产业化基地等项目建设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就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下一步发展重点工作进行交流。
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发展目标是“加快建成全省南北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创新示范区,率先建成南京都市圈高能级产业合作发展平台”,园区将怎样担起“创新”使命?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将紧紧依托南京市优势产业和淮安市产业基础,加强宁淮产业链双向联动与融合,突出园区智能制造产业特色,构建“总部+基地”“研发+生产”产业共建方式,重点发展智能装备与机器人制造、半导体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终端制造,因地制宜壮大产业规模,着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五个园区建成,来看宁淮合作的成绩单
南京都市圈是我国最早启动建设的跨省都市圈,南京与淮安地缘相近,近年来,淮安市紧紧围绕很有象征意义”的谆谆嘱托,聚力推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南京和淮安两城的挂钩合作已有20多年,合作机制逐步健全,合作领域持续拓展,合作成效不断彰显。截至目前,宁淮两市已互派挂职干部共计10批292名,援助资金4.37亿多元,合作共建了5家园区。
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去年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批复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为省级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创新试点”园区。
宁淮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019年获省批复纳入省南北共建园区考核,为全省45个南北共建园区中唯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共建园区。
江宁经济开发区淮阴工业园。江宁经济开发区与淮阴经济开发区共建,在省历年共建园区考核中,一直位居前十。
南京经济开发区涟水工业园。南京经济开发区与涟水经济开发区共建。
雨花台区洪泽工业园。2012年,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洪泽经济开发区共建了高新技术开发区洪泽工业园,2019年7月,南京方合作主体调整为中国(南京)软件谷。
去年12月召开的南京市淮安市党政联席会提出,以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为主要载体,抓好转移合作、融合互补、需求对接。会上签署了制氢装备产业基地、南钢新产业宁淮基地、微生物技术研发创新基地、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MRO工业品柔性生产线、产业发展基金、大数据中心等七个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重大项目协议,两市市委组织部(人才办)、教育局、科技局、文旅局、卫健委分别签署框架合作协议。
宁淮交流合作,还要开展这些重点工作
记者了解到,宁淮两地交流合作,还将开展这些重点工作。
重点打造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按照省批复的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总体方案和园区高质量发展规划,对照省高质量考核年度目标,加快完善园区体制机制,健全园区“管委会+公司”运作模式。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投产达效。淮安市将强化赋权放权,落实园区设立一级财政、一级预算,实现“封闭运作”。提供用地、用能等必要要素保障,促进区域资源有效集聚和优化配置,为园区市场化运作提供支撑。南京市将加强资源调配、强化联动创新,在市级层面统筹选派干部,推动全市特别是江北新区、南京经开区、江宁开发区优质项目资源向园区布局;整合宁淮合作南京国资力量,共同投入园区开发建设和产业发展。
推进全面融合发展。切实落实《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机制、深化内涵,以健全同城化发展机制为突破口,建立健全协调机制,推动沟通交流常态化,着力在基础设施一体高效、创新体系协同共建、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干部人才双向挂职交流等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完善帮扶合作机制。按照省委省政府最新部署安排,进一步强化两市联合协调机构功能,构建更为完善的合作对接工作机制,加大制度设计、任务对接等工作力度,加快推动南京淮安更好地融入南京都市圈发展。细致梳理双方合作需求,建立宁淮合作项目清单管理制度,以“项目化”的工作机制,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健全完善目标考核机制,强化目标责任制。切实履行好政府的引导和推动职能,积极出台政策、搭建平台,为两市各类市场和社会主体开展合作创造有利条件。(记者 江瑜)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5855973@qq.com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