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松江区广富林路1518弄369号绿地蔷薇九里的陈先生反映,小区里数十只貉扎堆出没,扑咬宠物,他家的法斗犬后腿被撕咬得皮开肉绽,自己上前阻止,竟也遭到攻击。近一个月不到,陈先生已与这群貉“短兵相接”6次。
陈先生的遭遇,立刻在业主群引发热议:去年就有人被咬伤,今年又有宠物被咬。小区里老人多孩子多,现在又放暑假了,大家的安全到底该如何保障?
近年来,“貉出没”“貉凶猛”的问题屡见不鲜。生态好了,问题来了——人与自然该如何保持和谐?人与动物该如何相安无事?记者前往现场,一探究竟。
撕咬宠物还缠斗居民
松江区绿地蔷薇九里社区地处松江新城嘉松南路广富林路口,与轻轨9号线松江大学城站隔街相对,占地18.6万平方米,居民2573户近9000人,绿化多、人口密。
在现场,陈先生指认两处被貉攻击的地点皆为小区人来车往的热闹之地。回忆当时的情景,他仍心有余悸:“我正在遛狗的时候,那只貉突然从停着的车子底下窜了出来,咬住法斗犬的后腿不放。”陈先生一脚将貉踢开,但它立刻敏捷迅猛地向人扑咬过来,陈先生只得用力踢腿甩脚驱赶,“它死盯着我咬,缠斗了近十分钟!几米外的路边,还有3只貉驻足观望,幸亏没有一起上来。”费尽气力,陈先生虽全身而退,但法斗犬的后腿已被貉咬得皮开肉绽。之后一个月里,陈先生遛狗时又多次与貉遭遇,他拼命挥舞手中的牵绳才将貉赶走。
在连续遭到攻击后,陈先生有了心理阴影,甚至动了换房搬家的念头。在小区业主群里,有人描述了曾亲眼看到貉捕吃野猫的场景;有不少人表示有像陈先生一样宠物遭攻击、自己被袭扰的经历;更多人则表达了对小区里老人散步、孩子玩耍时可能受伤的担忧。
而据物业人员反映,小区里有不少流浪猫神秘失踪,怀疑是被貉捕食。
开出“狩猎证”才能诱捕
跟随蔷薇居民区党支部书记顾亚香,记者来到小区577号101室院外。她指着墙角排水沟处露出的近10厘米宽沉降缝隙说:这是已发现的貉洞穴。记者看到缝隙中有貉咬断用来筑巢的多根树枝,但缝隙通向哪里、有多少出口,不得而知,居委会和物业更不晓得该如何处置。101室的爷叔隔着花园栅栏说:“隔壁576号装修前,院里曾发现六七十只貉,今年装修后就没了踪影。但我们家地下至少还有五六只貉,叫声很吵,我们也怕它窜出来咬人。”
除了向居民宣传提醒,顾亚香已向松江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求助,得到的回复是:目前正处于貉的繁殖期,8月份之后才能委托第三方排摸调查。如认定数量超标,将由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开出“狩猎证”后实施诱捕。
今年2月,貉已经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上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受到严格保护,任何没有得到主管部门批准的诱捕、伤害貉的行为都属违法。但是,“貉之患”又时常影响着居民的正常生活,这到底该怎么办呢?
上海动物园专家徐正强博士表示,随着生态向好,在投喂流浪猫等人类行为的诱导下,小区里貉的数量不断增长,行为也会发生改变。人和野生动物的适应关系是相互的。从“昼伏夜出”变得“昼夜皆出”,从“怕人”变得可能“主动接近人”,局部区域的“人貉冲突”明显增加。当居民尝试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时,一定要保持“安全距离”,拒绝投喂,并及时处置社区垃圾,以有效控制其数量。
响应处置亟待专业化
去年7月15日,“新民帮侬忙”微信公众号就曾报道《上海一小区,“野兽”成群出没!还有人被咬伤?肿么办……》,反映米兰诺贵都小区遭遇“貉之患”后,松江区颁出首张“狩猎证”。目前,小区通过抽干景观水池、劝告“禁止投食”,诱捕10只貉放归野外。“断水、断粮、诱捕”的做法,明显控制了小区貉的规模。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和培训外,对于貉的调查和应急处置仍高度依赖高校等第三方专家团队。相关主管部门没有野生动物保护的独立科室,更缺乏专业人才和处置力量。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教授徐宏发认为:全世界各国都面临野生动物和人的冲突,一旦真的发生野生兽类主动袭击人类的情况,主管部门应第一时间采取处置措施,不少国家都有专门的机构处置类似事件。主管部门不仅要做好动物保护的宣传,更要有专业部门、专业力量,建立一整套的专业流程和专门处置办法,不仅要长效管理,更要及时响应处置“人兽冲突”。这样,才能更好地缓解野生动物与居民的矛盾,达到保护野生动物的目的,营造人和野生动物长期共存、和谐共处的良性空间。(记者 王军)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5855973@qq.com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