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城市 >
上海5岁“学二代”简历爆火 鸡娃圈家长的焦虑谁能懂?
2021-04-01 15:49:45   来源:小明他爸百家号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你有“拼娃焦虑”吗?

在这个拼娃焦虑弥漫的时代,咱们做爸妈的到底该不该放松?

常言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给孩子良好的教育,让孩子拥有美好的未来,自然无可厚非。

但是明爸认为,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个人能力、思维发展和认知水平都不一样。

最好的教育,应该是符合孩子不同年龄段的成长规律的,如果因为焦虑而盲目效仿,只能是吃力不讨好。

许多家长都陷入了无效鸡娃的误区,孩子们痛不欲生..

今天明爸跟大家谈谈这个话题!

1

5岁上海“学二代”

简历爆火!

这几天,上海一位5岁孩子的15页简历火了。

孩子父母都是复旦大学毕业生,在外企任高管。

一份简历不仅多达十几页,还覆盖了丰富的学习经历及涉足的地区。

大班时,中文识字量达1500字,英文更厉害,年阅读量500本,每周还能写3篇英语日记。

除了令人惊叹的学习经历,他还全方面发展。

艺术方面,从小班起就是主持人,钢琴街舞也没落下,甚至有150多幅涂鸦作品。

日常运动会踢足球,游泳,围棋还拿了11级..

足足15页的简历,让人明白了什么叫全方位的碾压。

很多妈妈在群里讨论,有的说太不可思议了,这么牛的孩子,值得学习。

也有质疑的,说这样的教育方式,是揠苗助长。

这份简历出来后,就好像投出了一颗石头在湖中。

在不同人的心中,激起不同的浪花。

而在这样的简历背后,明爸看到了两种父母:

第一种认为,这样的简历很厉害,自己也可以去借鉴跟学习,但还是以自己的教育方式为主;

第二种则会受到这份简历的影响,觉得这个5岁孩子太厉害了,自家孩子也能落下,疯狂鸡娃。

各位父母们看到这样的简历有什么看法?

2

鸡娃圈的背后

各个都是精英家长

在明爸看来,最强简历背后,藏着的是父母的疯狂“鸡娃”。

只不过,相较于家长无脑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这对父母的做法明爸是赞成的。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他们始终参与了孩子的学习,并且有规划的实现全方位发展。

不过,大多数父母都陷入了无效鸡娃的误区..

最近,“每日人物”的一篇文章,让很多人知道了鸡娃圈的存在。

鸡娃,是指父母给孩子打鸡血,不断给孩子安排学习任务以及补习班课程,鼓励孩子去拼搏的教育行为。

很多家长还喜欢加育儿群,鸡娃也有属于自己的群。

家长们每天会在群里分享自己的鸡娃计划、晒鸡娃成果。

比如满满当当的日程时间表,你敢相信这是孩子一天的日程吗?

就连日常的聊天记录,也充斥着严重的焦虑感。

这些沉迷于鸡娃的家长,并不是百万富豪,而是普普通通的中产族。

他们是高考制度的受益者,于是更迫切希望利用教育这个手段,让孩子更加优秀,满足当年自己的遗憾。

可是,生活在这样焦虑的家庭环境下,孩子们真的会幸福吗?

3

无效鸡娃

只会徒增焦虑

去年底考研的第一天,济南一个考点外面,出现了一对母子的身影。

妈妈带着5岁的儿子在寒风中站了一个多小时, 竟然只是为了让孩子过来感受一下考研氛围!

她说,自己的孩子还有16年,大约5840多天就要考研了。提前带过来感受氛围,对孩子成长有帮助。

网友们纷纷表示,一个5岁的孩子,他到底能感受出什么氛围?

前几天明爸看到一条视频,在天津一所中学的门口,一个男生在路边失声痛哭。

男孩不顾路人侧目,放声哭泣,抱怨父母给了太大的压力:“没有人为了我……他们只是为了自己活得更好。”

生活在无效鸡娃焦虑下的孩子,压力真的太大了。

网上对鸡娃的评价都是百害而无一利,可现实却狠狠打了所有人的脸。

在国际学生能力评估(PISA)里,上海学生在数学素养、阅读素养和科学素养三个领域的测试都是第一。

知乎网友@中年蒋阿姨曾描述过当下上海“鸡娃圈”的现状。

她所描述的上海家长鸡娃,并不是只针对学习。

家长们带着娃“东市学实验,西市踢足球。每一个家长都是统筹时间与行程安排的高手。

这是上海鸡娃家长们辛苦努力的成果,同样也向我们展示了,鸡娃也是有方法的。

没有针对性随意给孩子填满补习班;规定孩子不能玩游戏一天到晚只能学习..

这样并不能称为科学鸡娃,不仅给孩子徒增压力,而且只是在培养一个做题机器人罢了..

4

鸡娃

更是鸡自己

到底什么样的鸡娃才是正确的呢?

学龄前的孩子,大脑处于飞速的发展期,任何重复的经历都容易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烙印”,形成习惯。

家长们通过持续的教育、鼓励与引导,让孩子养成了“学习的习惯”,并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孩子能够主动的学习,并能从钻研中获得乐趣,这样的孩子在学习上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更重要的是,家长们并没有放松对孩子素质教育,“鸡娃,更是鸡自己”,保持自己终身学习的劲头,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当然,成绩也并不是优秀的唯一标准。

央视新闻曾点赞的9岁男孩麻文博,他在爸爸眼里,一直是个“学渣”。

可在火灾来临时,这个学渣儿子提醒邻居逃生,拦车报警,却救了一栋楼的人,父亲为他感到骄傲。

每个孩子,都一定有着闪光的一面。

教育到最后,拼的都是父母。

武志红老师在《为何家会伤人》里写道:

“压力太大,会把人压垮。但这么简单的真理,却好像只有少数人才懂得。”

坦白说,父母终将面对一个扎心的现实:大多数孩子终将变成一个普通人。

我们做父母的,只需要做到放平心态,科学鸡娃,孩子最终长成什么样,那是他们的事。

关键词: 5岁 鸡娃圈 家长


[责任编辑:ruirui]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联系QQ(992 5835),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5855973@qq.com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