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城市 >
甘肃上万亩防护林被砍伐事件引发关注 被砍伐林地用来种植葡萄
2021-01-29 16:15:18   来源:北京商报网易号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近十余年来,敦煌持续遭遇大面积“剃光头式”砍伐,万余亩公益防护林在刀砍锯伐中所剩无几。”如果这是事实的话,对于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甘肃敦煌市来说无疑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自2000年以来,来自外地的承包户蜂拥进入阳关林场,大面积租赁林地开发建设葡萄园,葡萄园大面积挤占生态林地甚至有全部取代之势。

此报道一刊出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最新回应: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带队赴现场调查

1月28日,在生态环境部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由副部长翟青带队,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办公室已经赶赴出发地进行现场调查。目前现场调查工作已经基本结束,调查组正在梳理汇总分析,形成调查报告。

刘友宾介绍,媒体报道敦煌公益林遭砍伐事件之后,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书记孙金龙、部长黄润秋第一时间作出批示,要求迅即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带队,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办公室已经赶赴出发地进行现场调查。

调查组充分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科技手段,综合运用现场勘查、走访问询、调阅资料、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有关问题逐一进行调查核实。

目前现场调查工作已经基本结束。调查组正在梳理汇总分析,形成调查报告。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按程序向甘肃省反馈调查核实情况,并向媒体公开。

刘友宾表示,如发现确实存在明显失职失责问题,将督促甘肃省有关方面进一步调查核实,理清责任,并依纪依法严肃问责。

砍伐林场种葡萄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曾经拥有约2万亩“三北”防护林带的国营敦煌阳关林场(简称阳关林场),遭到大量砍伐,而被砍伐的防护林地全部用来种植耗水量大、需频繁扰动地表土层的葡萄。

阳关林场据了解,自2000年以来,来自外地的承包户蜂拥进入阳关林场,大面积租赁林地开发建设葡萄园,葡萄园大面积挤占生态林地甚至有全部取代之势。

1月20日,敦煌市外宣办官方微博@敦煌发布称:有媒体反映我市阳关林场万亩防护林遭砍伐毁坏问题。对报道反映情况,敦煌市高度重视,迅即成立工作专班,就相关问题依法依规开展调查,并及时公布有关情况。

据中国甘肃网,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作出明确批示,并立即成立由副省长刘长根带队的调查组,于20日下午赶赴敦煌市阳关林场,对照媒体反映的问题,会同酒泉市和敦煌市全面开展调查核实。

调查组表示,将依法依规开展调查,如有违法违规行为一经查实将严查严办。同时,将根据调查进展,及时向社会公开通报相关情况。

据公开资料显示,国营阳关林场是1992年经原林业部批准建设的第一个国家级沙漠森林公园。

据2006年4月发行的一期《甘肃林业》期刊中文章显示,因为流沙每年以3-5米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为了治理风沙危害,巩固和扩大绿洲面积,1963年原敦煌县委决定创办阳关林场,从而拉开了治沙造林的序幕。

上述文章显示,在2006年,阳关林场总面积2.57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37万亩,绿化覆盖率达53.3%。40多年来,经过林业工人夜以继日的辛勤劳动,先后冲去大小沙丘300多个,移动沙石200余万立方米,平田整地2万余亩,栽植各类树木400余万株,在古阳关外围建起了一道长约5公里、宽300多米的绿色屏障。

值得注意的是,阳关林场此前一直有葡萄种植产业存在。据2003年5月的《甘肃林业》期刊中文章显示,阳关林场职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大胆提出了“以林护果,以果养林;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经营思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全国各地陆续引进了葡萄、苹果、梨、桃、杏等果树品种80多个,经过技术人员长期的试验、观察,筛选出了适合当地条件且品质优良的品种l0多个,进行大面积推广栽培。并以葡萄种植为突破口,不断优化品种结构,扩大种植规模。

被砍伐的林地大多已完成起垄和整架,用于葡萄种植。

截至2006年,全场累计栽植葡萄面积3270亩,年产鲜葡萄400万公斤。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的数据表明,全生育期葡萄耗水量是树龄为4年的人工梭梭林、柽柳林、沙拐枣林和花棒林的11.9倍、6.72倍、4.05倍和12.74倍。一位曾为阳关林场护林员、现为葡萄园承包人的职工介绍说,防护林浇灌周期一般为两月一次,而葡萄园半个月就要进行一次大水漫灌。

据调查,为阻止防护林与葡萄争夺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不少葡萄种植者,不惜竞相对承包地附近的防护林痛下杀手、斩草除根。据了解,为了制造生态林木死掉假象,不少粗壮的胡杨被剥掉树皮,甚至树干底部惨遭放火炙烤焚烧,待其死亡后伐倒,干枯后再点火烧掉以“毁尸灭迹”。

据介绍,阳关林场原有高大乔木枯枝落叶腐殖后,有机质多年聚集,促进了细沙成土,改变了沙地性质,使得流沙趋向固定。而在当地种植葡萄,枝干需埋土防寒,秋冬埋土、春季出土要进行两次土壤大翻动,人力作用使得地表沙质疏松,形成流动沙土。从当年11月到翌年4月,葡萄园地表土裸露时间长达半年,而冬春季节大风天气频繁,不仅人为制造了大面积沙尘源,还加剧了林地土壤风蚀。

令人忧虑之处还在于,为了满足葡萄生长对荒漠土的需要,大量取自沙漠的沙子被运至葡萄园,人为增加了林场沙漠化程度。敦煌当地有“寸草遮丈风,流沙滚不动”的谚语,而葡萄种植需要不断进行除草,如今阳关林场腹地已难觅草被。

事实反转?

据央视新闻,1月26日,甘肃省举行新闻发布会,就日前媒体报道的“敦煌市阳关林场防护林被毁问题”介绍相关情况。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郭春旺介绍,通过调查组初步调查结果,2000年以来,未发现阳关林场林地大面积减少,阳关绿洲现状稳定,没有出现明显退化沙化现象,不存在威胁敦煌生态环境情况。

针对央视记者提出的“阳关林场是否存在隐瞒真相和砍伐的现象”,“砍伐的树木是否都是存活的树木”?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田葆华介绍,阳关林场的防护林大部分是栽种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后期,以杨树为主,而且防护林带位于道路旁边,树干先死的杨树存在掉落的危险,安全起见,阳关林场依据有关规定,逐年开展低质低效防护改造工作。其间,阳关林场向上级林业部门申请办理了林木采集,折合面积105亩,调查组在调查中没有发现采伐剃光头式的情况,也没有发现砍树种葡萄的情况。但在调查中也发现,林场存在违法砍伐尚未完全枯死的树木情况,方量达到3立方米。针对此事,甘肃省林草局已责成酒泉市林草局、敦煌市自然资源局立案调查。调查人员还在现场发现了两截被烧毁的树干残骸,具体烧毁年份不详,敦煌市正在处理,查处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甘肃省举行敦煌市阳关林场防护林被毁问题调查情况新闻发布会内容:

——经过历年卫星遥感资料比对分析,2000年以来,未发现林地大面积减少情况。

——媒体反映的“2万多亩林地”实际上是林场经营管理面积,“1.3万亩生态林面积”实际上包括林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苗圃地、葡萄园地和部分未成林造林地,以及道路、水域、建设用地等林场生产生活用地。

——阳关林场经营管理区域大致可分为西南和东北两大片,这1.33万亩林地实际上是西南方位的这一片区域,林场范围内长期以来只有6000余亩防护林,基本都位于林场西南片区。

13300亩还是6000亩?

1月27日新华网再次抛出毁林实锤。

阳关林场防护林面积是13300亩,还是6500亩、6000余亩?

据经济参考报在实地调研中,多渠道获得的部分资料。

2016年酒泉市人民政府报中央第七环保督察组的文件

1997年阳关林场报给敦煌林业局的文件

关键词: 敦煌 防护林 砍伐


[责任编辑:ruirui]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联系QQ(992 5835),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5855973@qq.com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